点击视频,正宗的江户料理9道菜为葡萄牙女足队员威逼强劲,轻松获胜大捷你一一呈现
问下你日本料理是什么?你会如何回答。
生鱼片啊,寿司啊,拉面啊,关东煮啊……实际上,这些和地道的日本料理是两码事,更加正宗的日料分类方法是分成十品,内容之多完全超乎传统印象。
“和食十品”依序分为八寸(下酒菜),造身(生鱼片),御椀(汤品),烧物(烧烤),焚合(炖菜),醋物(凉拌),蒸物(蒸食),饭,汤,香物(腌菜)和便当。总共十样料理,并且会基本遵照这个顺序上菜。了解了日本料理这十品,你会发现自己才是真正吃懂了食材,更加了解日本料理的历史内涵和匠人精神,你还会发现,怎么那么多东西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啊葡萄牙女足队员威逼强劲,轻松获胜大捷!
第一品 八寸(下酒菜)
切成一口吃下的大小
八寸担任前菜的角色,将季候食材以八寸正方形衫木盒盛装,饰以海鲜与山菜,还融合了筷子文化、尺寸观念、仪礼、茶怀石等。
八寸的摆盘相当讲究,把直径六厘米的圆碟摆在木盒对角线上,留白处与菜品之间亦相隔六厘米。这个六厘米的规矩是由三厘米衍生出来的,因为三厘米就是一口的大小,大约一寸,“切成一口吃下的大小”正是八寸的关键。日本料理师入门时必练习将食物切成一寸,直到能凭直觉准确拿捏出八寸的长度。
第二品 造身(刺身)
鱼儿都不敢相信自己死了
造身和刺身有什么区别呢?一般来说,摆盘华丽的生鱼片叫做“造身”,不太看重视觉效果的生鱼片就叫做“刺身”,另外豆腐皮、海带、竹笋、马肉等也可以做“刺身”,但是能称为的“造身”就肯定是生鱼片了。
生鱼片的美味在于鱼本身的新鲜程度,“活鱼保鲜”技术效果很夸张。厨师会在鱼活蹦乱跳的时候切断他们的脊椎,并即刻插入钢琴弦,再在海水冰中浸泡五分钟,在低温环境下放血。听上去很可怕,却能保持肉质鲜嫩的口感,能让“鱼儿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死了”。
造身代表着日本独创的最高料理水平,刀法会大大影响料理的风味,这正是做生鱼片的难点。同时,料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严谨的逻辑性,厨师必须要熟知海产烹调的“等级”。最高等级是“生鱼片”,次高是“蒸食”,第三等“烧烤”,第四等“煎炸”,最后则是“炖煮”。
第三品 御椀(日式汤品)
用器皿的名字代表这道菜?
打开碗盖的瞬间,柴鱼的味道与季节的香气扑面而来。
“全心全意倾注心血,以辛勤与技艺让细节臻于完美,将精华凝集在一碗料理中——这就是御梡。”御梡在日本料理中属于第二或第三道菜,是用水、昆布、柴鱼萃取高汤,和烹调过的当季鱼贝类或蔬菜一同盛入漆器木碗中。春天盛放山椒芽,夏天摆上青柚,秋冬则是黄柚或者生姜,最后盖上盖子,供客人享用。
在古代日本,漆器曾是官家血统的人才能使用的,漆器能让食材在一定时间内保温,又能锁住香气,防水性好,轻便适合手捧,用来装汤喝是最佳的选择。看起来像海带(但其实不是海带)的昆布是御椀美味的关键,主要产地在北海道沿岸,知名品种有真昆布、罗臼昆布、利尻昆布、日高昆布等。其中,利尻昆布香气迷人,风味淡雅,非常适合做味道细腻的御椀。做柴鱼必须要挑选油脂少的瘦鲣鱼,鲣鱼又要经过繁复的处理步骤,甚至要动用霉菌才能制成。高汤的水要用日本特有地理环境所生成的软水,才能萃取真正的日本美味高汤。
第四品 烧物(烧烤)
为什么直接烤火风味最佳
烧物在制作时,用粗盐或岩盐,均匀撒到肉质细嫩的香鱼身上,腌制完成后,将鱼串成游动时的水波状,放在炉灶正中,用备长炭灼烤,看着水分蒸发到空气中,鱼微微变得焦黄,便闻见了不可言喻的香气……
据说“炭火烤文化”还是弘法大师空海与遣唐使从中国带回的先进烧炭技术,传遍日本各地的。炭火烤肉或烤鱼的风味最佳,是因为利用了远红外线加热的原理。食材表面快速升温硬化,可以防止内部鲜味流失,确保柔嫩多汁的口感。
另外,烤鱼还有个小窍门葡萄牙女足队员威逼强劲,轻松获胜大捷:要先烤装盘时朝上的那面,这样烤出来的鱼可以保持美观(另外一边烤糊了也看不到)。
第五品 扬物(油炸物)
日本料理中的舶来品
扬物是完全背离日本料理基础概念的,但却很受外国人的认可,在国外,天妇罗是和寿司齐名的日本料理的代名词。
和多数日料截然不同,天妇罗这类油炸食物本来是中国的烹饪方式,花了好长时间才融入和食。“唐果子”传入日本的时候,古代日本人认为它是前所未有的舶来品,只有神明才能享用,于是被当作祭神的点心,象征奢侈、神圣。
后来随着寺院将斋菜油炸,扬物开始发展,又随着更多中国人,以及葡萄牙、西班牙等“南蛮人”的到来开始流行,因为天妇罗有点类似西洋料理中的“油炸馅饼”,让外国人感觉很亲切。江户时代,小吃摊上的天妇罗随炸随吃,形成独特的文化,天妇罗、荞麦面和寿司从此人气爆棚,人称“江户三味”。
第六品 焚合(高汤炖菜)
熬煮一锅也是日式手法
“焚合”就是炖菜,日语中又称煮物,是日式烹饪的核心。御椀的高汤是“萃取”出来的,而煮物的高汤则必须“熬煮”,这是御椀与焚合的根本差异。
熬煮文化和日本的蔬菜料理发展密不可分,蔬菜在日语中写作“野菜”,原来指日本有限的几种原生菜品“山菜”,包括芹菜、土当归、山葵等等,经过不断从中国传入、引进、改良、培育,如今蔬菜种类已高达一百六十多种,这些田里栽培的外来品种又称为“园菜”,包括茄子、南瓜、小黄瓜、大蒜等等。
僧人从南宋引进的禅宗文化推广了以蔬菜为主的斋戒料理,与简朴又遵守戒律的武家精神不谋而合,炖煮也因此发展起来,日本人针对不同食材,改良出各种熬煮方法,煮物打造了品种丰富、品质上乘的蔬菜王国。同时,高汤鲜甜与浓郁的滋味是否与酱油、味淋相融合,也是一个关键。
第七品 醋物(醋的凉拌菜)
造身的兄弟
醋物源于造身,一般是将鱼贝类、蔬菜、水果等食材切丝或薄片,以醋为基本调味料凉拌的料理。
日本厨师们把醋物统称为“脍”,而“脍”正是发源于中国,由古时的各种肉类切成薄片的生肉逐渐演变为专指鱼肉的薄切片,没错,刺身竟是源于中国料理。
生鱼片是衍生的醋物和拌菜的原型,然而鱼脍自元明后逐渐退出中国饮食文化,反而在日本扎根,多元发展。
第八品 蒸物(蒸食)
欧洲人不感冒,亚洲人却钟情
蒸物专指蒸熟的料理。蒸和煮,哪种方式会使食材熟得更快呢?答案是“蒸”。
强劲的水蒸气将大量的热在极短时间内迅猛逼近食材,加热效果更好。蒸汽加热能使食材保有充足的水分,大多柔软湿润,食材形状更易保持,是一种能展现食材形态美的料理方式。
蒸物在亚洲很普遍,自古以来,蒸在日本、中国、越南都是重要的烹调法。“蒸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引入法国,地位没有冲击到法国由来已久的“焖”和“炖”,可能因为西方人以猪牛肉为主食,而“蒸”更适合鸡肉和鱼贝类等口味清淡的食材。
第九品 饭、汤、香物
最小巧的日料三宝
日本人顿顿米饭都不会腻。由于他们对米比对其他食材还要讲究得多,有人会愿意花数万日元(几千元人民币)买个拥有二百度高温蒸汽烹调功能、专业师傅打造的黑胆电饭锅。
稻米大致分为籼米和粳米,籼米外形细长,口感粒粒分明,印度、缅甸等地是主要栽培区。日本人平常吃的是粳米,椭圆形,粘性大。蒸煮粳米的时候容易发黏,所以一般都会用“炊干”的方法煮,而不是沥米饭的煮法。
味增汤和香物(腌菜)与米饭搭配,可以说是“左膀右臂”,它们因原料不同可以分为非常多种。只要有饭、味噌汤与香物,就是最小巧的又营养丰富的日料了,它深深扎根在日本人心中,说是其国宝也不为过。
第十品 便当
可以带走的怀石料理
日语中的“弁当”一词,据说源自中国宋代便当,意思是“顺利”“方便”。
便当最初的目标是制作冷了也好吃的餐点,后来京都人习惯在祭祀活动、季节仪式以及各种红白事的时候吃“外派料理”,让送餐成为了基本服务。不光是企业,就连寺院也常常需要送餐服务,送餐文化由此作为一种京都特有的文化形式流传至今。
做便当时,料亭强调要更多的从吃便当的人角度去考虑,关注对方的喜好、需求,一切以对方为重。每一位踏入或是购买便当的顾客对料亭而言都是相同的,不会因为高低贵贱而区别对待。这不仅没有让前来购买的消费者顿觉“高冷”,还透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,这大概也是日本料理中的精髓所在吧。
一书 ?《和食十品》
本书作者高桥拓儿是京都知名料亭“木乃妇”第三代店主,也是京都料理界备受瞩目的新一代料理人。他认为和食文化代表了日本独有的价值观、生活样式和社会传统,理清十种堪称日本料理根基的菜肴,就能清楚掌握日料的源流脉络了。
“如此多的可生食鱼贝类,是传统日料诞生的基础,造身最能体现海洋的恩赐。”生鱼片作为日本料理最重要的一品,用大豆酱油来搭配,如今看来理所应当,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中式料理的吃法,并不是“和风”。中国周代时,日本人便发现了鱼露,但酱油的前身是中国的“唐酱”。历史慢慢演进,日本人逐渐将自制酱中的味噌和酱油分离开来,过渡到液体酱油,成为了生鱼片的佐料。
除了酱油,高桥拓儿还注意器皿的搭配。他认为,同一个料理店即使客人一个月内光临十次,只要厨师每次搭配不同的器皿,就能让客人体会新的用餐乐趣。这份奢侈的享受才是日本料理的精华所在,也是料理师为客人带来视觉享受在背后的默默付出。
一食 ? 松花堂便当
松花堂便当出现于昭和初期,所谓松花堂便当,就是便当盒用十字隔开,加高边缘,再覆上盖子的便当。
松花堂这个名字出自京都石清水八幡宫泷本坊的主持松花堂昭乘,他特别喜欢隔成四等分的盒子,在茶会上就用这种盒子来作烟草盒,成为松花堂便当盒的灵感来源。创业者汤木贞一在昭和八年访问松花堂时,看见了昭乘喜爱的四分盒,想到能不能用它来盛放料理,于是有了今天的松花堂便当。
松花堂便当是套装式的怀石料理,吃法上也是类似。在这样的盒子里,炖菜、烧烤、生鱼片、白饭的味道不会混杂一起,客人能够尝到每道菜独有的美味,可算是功能性与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。